6月29日,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郭晓梅在《国际商报》发表文章《跨越山海共向未来》,全文如下:
“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。”中国和马达加斯加虽然远隔重洋,但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,友谊、合作、交流的纽带始终将中马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。1972年建交以来,中马一贯坚持真诚友好、平等相待、合作共赢,双边关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两个好朋友、好伙伴、好兄弟守望相助、并肩前行的坚定决心。
五十多载风雨同舟,传统友好历久弥坚。中马始终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,始终乐见对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事业不断取得进步,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共同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。2017年,两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,政治互信日益巩固。在2022年建交50周年之际,两国元首互致贺电,表达了不断提升友好合作水平、造福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后,马总统拉乔利纳、参议长拉扎菲马海法等国家领导人即发来贺信,高度赞赏会议成果,热烈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。今年中国“两会”召开后,马总统、参议长及国民议会议长等国家领导人再次发来贺信,热烈祝贺习近平当选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。
五十多载携手共进,务实合作硕果累累。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,双边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,正如马达加斯加的“生命之树”猴面包树一样,根深叶茂,成果喜人。两国贸易优势互补,中国已连续8年位居马第一大贸易伙伴,中国的机电产品、纺织原料、建材等对马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,日用品备受马消费者青睐,马农产品、矿产品也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市场需求。中国企业响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赴马投资愈加积极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。中国企业发挥技术优势,在马实施了一大批道路、能源、电信等基础设施项目,对马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形成重要支撑。中方在马发展振兴的道路上始终给予真诚支持,从建交之初援建2号国道,到1975年开始派遣医疗队,再到近年来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、运动员培训等紧急项目,患难见真情的合作诚意赢得马方高度赞誉,两国友好合作基础愈加坚实。
五十多载交流互鉴,中马人民情深谊长。马达加斯加每年派出上百人赴华培训,学习中国的先进发展经验。目前在马已设立两所孔子学院,2022年培养了8200多名当地汉语人才。中国高校也已开设马达加斯加语本科专业,成立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。马达加斯加的中医中心、鲁班工坊为促进两国传统医学交流、技术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。自2021年以来,两对中马省区或城市签署友好合作关系谅解备忘录,积极开展地方合作,加强了两国人民友好基础。
凡属过往,皆为序章。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中马两国正在全方位深化沟通交流,共同擘画两国关系未来发展蓝图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。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,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,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”。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的对非合作举措之一,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经贸交流、探讨贸易和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,也为中马两国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。
马达加斯加作为西南印度洋上的明珠,资源禀赋突出,发展潜力巨大。香草、丁香等经济作物出口量居世界首位,杂交水稻推广条件齐备;矿产资源丰富,石墨、镍钴、钛铁等关键矿产储量较大;人口结构年轻,劳动力成本颇具优势。作为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主宾国之一,马达加斯加十分珍视此次机遇,将由外长率团参加,着力宣介马方优势产品和投资机遇,激发更多双边合作活力。马企业也将踊跃参展,积极展示自身特色产品,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关注。
希望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,让更多马优质特色产品走向中国和全球市场;希望中马工商界人士抓住机遇搭建沟通桥梁,探讨合作项目,共筑企业合作同心圆;欢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马开展考察合作,驻马使馆将热情提供支持和服务。
“以心相交者,成其久远。”中马关系已经开启更加成熟、高度互信、真诚友好的第二个50年。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,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,两国必将沿着世代友好、合作共赢的道路共同坚定前行,为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。
祝愿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!